欢迎登陆贝搏体育!

贝搏体育

餐饮课程培训范例贝搏体育

  贝搏体育贝搏体育贝搏体育茶文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倡导利用双导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希望改善传统实践与理论教育比例不均衡状态。借助茶艺课程推动茶文化融入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既能助推教学改革又能解决现阶段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存在的多元化问题。由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因此学校需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合理化利用,才能真正借助多元茶文化拓展教育结构与教育模式,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影响力。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流传到我国后,充分融合了传统优秀文化,与茶文化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茶文化背景下剖析现代学徒制,发现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学徒制倡导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期望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实训与实习比例,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髓,借助其推动现代学徒制创新与优化,可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针,从而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学徒制流传到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借助茶文化助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可真正基于我国国情实现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完善与改革。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方面息息相关,而茶文化的融入,既有利于餐饮智能专业教学的系统性优化,又能助力学校基于茶艺课程发展需求,创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并有效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与价值。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是传统餐饮管理专业的升级,餐饮行业可利用系统化软件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但与常规的管理专业有所区别,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属于技术类专业,强调实用性,其中蕴含多元化实训课程。学校会借助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与职业核心素养。休闲餐厅服务、烹饪工艺、食品营养与配餐、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茶艺课程等都属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习的内容。我国属于人口大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用工成本不断增加,餐饮行业利润被逐渐压缩,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既能帮助餐饮行业减少人力成本,又能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无人点餐、无人收银等服务都能节约人力成本,也能借助智能化管理设备,健全传统餐饮行业管理体系与管理架构。加强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探究与分析,发现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也能推动学生在实训与实习中进一步探究传统茶文化的优势和特征,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也能在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时助力其积极为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并使其成为优秀传统茶文化的发扬者与传承者。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对院校提出更高要求,院校需积极革新教学软件与硬件,构建真实化实训与实习场景,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诉求,助力学生在茶文化学习时感受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提升职业核心素养,确保其在企业师傅带领下提升就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茶文化背景下,构建的多元化实训与实习场景既包含传统茶文化元素,又包含多元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能力。企业现代学徒制以企业为主体,这与传统的产教融合有所区别,因此企业也需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积极提升企业师傅的茶文化素养,才能助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系统性革新与优化。企业可借助宏观调控,引导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时感受多元化场景中的企业文化,以此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行业模式,确保校企深入合作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并构建贴近时代语境的茶文化传承形式。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培训内容与评价系统会系统性革新,学校会在多元化评价中借助茶文化影响完善评价形式。受多元茶文化影响,现代学徒制在应用时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关注,通过茶文化对新时代学生进行多元化培训,既能完成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提升评价的多元化。传统校企合作中部分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针对性改革,学校会利用校企合作契机构建严格的学徒培训标准,避免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相应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与餐饮行业进行有机合作,既要构建符合院校发展的学徒培训体系,又要在合作过程中利用多元化茶文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架构与培养格局,确保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大学生提升茶文化素养,为餐饮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融入现代学徒制时,应强化对传统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拓展茶文化应用意识,健全制度格局,以此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强化对茶文化的应用,有利于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形式,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也能提前拓展实训与实习比例,助力人才提升职业核心素养贝搏体育,真正为餐饮行业发展和优化贡献多元人才。教师需引导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文化元素的认知和了解,如茶礼仪、茶文化、茶道德、茶思想等多元化内容,从而丰富专业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本校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本身包含茶艺课程,这也为多元化茶文化的融入奠定良好基础,更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发挥其育人价值及作用。借助茶艺专业展开多元化茶艺表演,能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生活,又能在学习之余帮助大学生放松身心,推动其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的全方位了解。现代学徒制的推动下教育者可以担任企业师父。共同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格局。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育展开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渗透茶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工匠精神,也能引导学生在挖掘传统茶文化历史时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利用茶文化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趣味性,借助茶艺课程推动现代学徒制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可真正实现教育的新生与发展。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虽然现代学徒制具有一定历史基础,但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而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又属于新兴专业,因此二者融合时应加强顶层设计。所谓加强顶层设计是指院校应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指导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切实了解餐饮业的人才需求,以此确保专业教学中有效融入现代学徒制。与此同时,院校也应积极提升与政府的沟通频率,为政府提供多元化动态数据,以确保相关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形式。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共同建设多元化制度,既要提升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也要为企业师傅提供多元化物质与精神激励,以此助力其与教师共同合作,强化对学生的系统性培养,以确保利用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为餐饮行业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时,应确保茶文化的全方位渗透,才能健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升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国家,茶文化中包括制度文化、礼仪文化等。借助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契机,剖析不同茶文化助力其融入现代学徒制中,可促进学生加强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能推动学生强化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知识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例如,学校可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发展时,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并助力茶艺课程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有机融合,以此为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专业教育与茶艺课程的进一步融合能强化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又能推动茶文化与学科知识协调发展,积极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然茶文化融入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时需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剖析,可适当借助企业意见,完善茶文化渗透形式与渗透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确保学生毕业后及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中包含的茶艺课程也足以见证其覆盖范围之广,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合作举办多元化茶艺赛事,引导学生在赛事中体验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从而以此推动餐饮行业智能化发展。院校在与餐饮相关行业合作时,也可加强与茶叶相关企业的合作,多元化合作能助力多主体加强有效互动和沟通,又能完善教育质量与育人模式,确保在现代学徒制的带领下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架构,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强化教师职业培训中的教师不仅包含院校内部的教师,也包括企业中的师傅。现代学徒制属于一种教育模式与教育机制,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企业中的多元化工具,引导学生在实训与实习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感受企业文化,以此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茶文化背景下学校聘请多元化企业师傅是期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素养,但由于部分师傅技术精湛,但缺少教育能力,导致现代学徒制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可借助教师职业培训契机,推动企业师傅与教师共同接受专业化培训,通过系统性培养提升企业师傅的教育能力,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此共同为茶文化的渗透贡献多元力量。提升企业师傅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可有效提升企业在教育中的话语权,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为茶文化的融入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本身包涵茶艺课程,借助茶艺课程构建多元化茶文化融入场景,利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翻转课堂、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引导企业师傅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多元化项目,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学生可在企业中了解多元化茶文化,促进学生感受茶文化的无处不在,从而助力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并全方位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例如,院校内部可成立专业社团,相关茶艺社团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加强对茶艺课程与茶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借助多元化实践提升其服务素养与服务能力,确保学生提升服务意识。虽然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发展能有效节省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本,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促进学生感受自我价值与自我作用。学生可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与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有效了解,才能为餐饮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多元化助力。茶文化背景下智能化的餐饮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与智能化设备操作能力,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指导,引导其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不同消费者个性特点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借助茶文化关注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性格特点,也能助力餐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服务,确保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均衡校内理论教育与校外综合实践的课程比例,调整现有课程服务,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服务与管理思维,有助于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例如,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要增加科技化含量较高的课程,引导学生强化对智能软件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发现智能化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智能化软件编写,以此真正推动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利用多元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能为学生营造茶文化融入场景,借助多元化场景丰富教学手段,可提升教育的现代化。近些年来,政府积极助力各类院校构建智慧型校园,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对学校的教学软件及硬件提出多元化要求,学校应借此契机完善多元化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才能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创新发展。茶文化背景下,不同餐饮软件的操作模式不同,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借助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缓解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引导其进一步提升茶文化素养与茶文化能力,推动学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餐饮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态势,期望以此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价值与作用,助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多元化发展,并促进学生深入剖析餐饮行业中蕴含的多元化茶文化元素。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学校的应届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较高的备理论知识,却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而一些餐饮行业内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却因为学历原因,不能成为在校编制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结构不高的现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老师的底学历层次则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就是实训教师学历的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现行的餐饮行业就业需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餐饮服务技术与管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得以在理论教学的想象空间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巩固和强化餐饮管理各项服务技能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就业时有比较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较快较好的投入到社会餐饮服务行业中,并可以将能力和优势迅速发挥出来。针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容,结合学校培养服务类管理人才的方向,可以从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两方面着手,重点部分放在管理能力方面。

  服务技能包含餐饮服务中的各项对客服务和餐饮服务标准动作分解,内容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餐饮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动作规范和礼貌用语等;2)摆台。包括西餐早餐摆台、中西式零点餐摆台、中西式宴会摆台等各项规范;3)上菜。包括西餐上餐程序、中式上菜程序;4)酒水服务。包括各类酒水的服务规范等;5)撤餐和撤台的服务要领;6)对客服务技巧。所述以上几项内容都有相对规范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在教学实训中,首先让学生切实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要求,再按服务的进度安排学生逐一进行实际操练,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得到实际动手练习,并且熟练掌握,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概念性的认知到切实的掌握。

  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服务型管理人才,餐饮服务的管理能力教学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课程的设立和实训的形式均应该以餐饮服务技能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来开展。要提高学生的餐饮管理能力,必须让学生的角色认知和定位提升到管理者的层面。前提是学生必须详尽掌握好餐饮的各项服务技能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从而以一个餐饮管理者的身份,将各项事务进行计划、分配、落实和控制等实质性的学习和练习。通常的实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实训教学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餐饮部门各个岗位的合理安排和设置进行实际模拟,从而了解和掌握各岗位设定理念和各岗位职责要求和职能。例如餐厅面积的大小不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会不同;而早餐、正餐与宴会的不同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则会导致餐厅服务品质的差异等。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能对餐饮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有深刻的认识。

  餐饮部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与其他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部门间的关系以及沟通方式,并进行角色扮演,重点是对各类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了解和熟悉,有助于系统知识的升华。例如和厨房的沟通。让学生模拟特殊菜品菜单的生成、下单到出菜以及客人意见反馈的整个过程等,熟练掌握各环节中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基于以上的实训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职业能力,学校配备和完善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设立餐饮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实训场所。餐饮实训室根据餐厅服务管理的需求确定了相应岗位,如设有见习店长、主管、领班、高级服务员、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进行角色轮换,全面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的对客服务、经营管理和销售工作。由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学生在对客服务的实践工作中,增强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的餐厅实训内容的教学课程。

  基于餐厅实训教学的课程及内容,考核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可以给整个教学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训教师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在专业实训室建设、实验室技术设备改进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方面,实训教师均可积极参加。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现今,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管理人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实训教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时,就不能进一步延伸到相应的知识点,不但课程枯燥无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所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又是学生的监督对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近距离的,长时间的,全方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当实训教师发现问题时,能与学生共同讨论,能倾听学生的意见,能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餐厅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而从学生能否在餐厅服务管理实训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标准,就可以对实训教师有一个基本的考核。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要从事一定时间的企业一线工作,才能胜任实训教师的工作。并且固定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餐饮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要求。

  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可根据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场景和任务导向,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完成,实训教师则从理论分析、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总体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不但要勇于创新,还要有能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普遍注重高学历,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担任教师。而在现实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因此贝搏体育,在高职院校里,真正具有高技能、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例如:校内西餐实训室里负责西式点心制作的西点师,有技术但无职称,不符合引进标准,就只能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要提升实训教师职业素质,需建立实训教师引入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聘请到餐饮行业一线高技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

  由于餐饮行业发展很快,新服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不做好在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在岗培训,容易造成其知识技能固定,从而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有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是做好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通过与知名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挂职进行继续培训或参加实训基地建设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与餐饮行业有及时的接触,时刻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此外,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邀请合作的餐饮企业的知名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员、到校兼职或举办讲座,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餐饮职业素养、创业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科研水平学校可以采取选派实训教师到职业技术师资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实训课程教学技术和创新的需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理论教师探讨教育规律,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交流,可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素质。通过听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在当今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非常多。他们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却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可以说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只能采用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会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在教学上有好的效果,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理念,积极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的能力,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质量评价体系,尽可能细化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量化的指标来评判,既能保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质量,也能促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上课时各环节的教学监督与考核,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可以合理地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息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个人来说,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等院校在师生规模和教育投入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高校餐饮市场规模和经营方式的差异性。就市场规模而言,高校餐饮市场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就经营方式而言,高校餐饮经营可以归纳为扩张融合式和自主自足式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师生规模在3万人以上的高校,独立地实施餐饮社会化的程度较高,难度较大,发展潜力也较大,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对外扩张是势在必行;师生规模在1万人以下的高校,独立地实施餐饮社会化的程度较低,难度较小,发展潜力也较小,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合并托管是大势所趋;师生规模在2万人左右的高校,独立地实施餐饮社会化的程度、难度和发展潜力都较为一般,在经营方式上以自主自足而独成一体。

  高校餐饮具有姓“教”和姓“企”的双重属性,既是高校教育主体之一,又是餐饮行业经济实体的组成部分。高校餐饮“福利性与经营性并重”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的基本理念,决定了高校餐饮人才在结构类型和气质要求方面的共性化形式和个性化特色。就人才结构类型而言,高校餐饮与社会餐饮一样,表现出“金字塔型三级人才结构”的共性化形式,其一为厨师和服务员之类的技能型人才,其二为人力资源部主管之类的管理型人才,其三为食堂和餐厅经理之类的懂技术、能管理、善经人才,在以上三类人才中,技能型人才是基础,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基,管理型人才是关键,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复合型人才是核心,是“人才金字塔”的塔身。就人才气质要求而言,高校餐饮明显不同于社会餐饮,表现出“文气与商气和谐统一”的个性化特色,高校餐饮与社会餐饮相比而言,高校餐饮的商业气息相对较淡,福利气息相对较浓,没有社会餐饮激烈的竞争和尖锐的风险,简而言之,高校餐饮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社会餐饮追求的是在经济效益最大化基础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因此,高校餐饮与社会餐饮在人才的气质要求方面不同。高校餐饮要求人才的商业气息相对淡化,而文化气息则相对强化,这是由高校餐饮的区位特点、基本属性和经营宗旨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高校餐饮人才最好具有儒商气质,即集文人的素质和商人的头脑于一体。

  高校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后勤是个大箩筐,是个东西往里装”。以前,高校餐饮是解决教职工家属就业的主要渠道,现在,高校餐饮是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重要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局限,高校餐饮几乎成了各种劳动力的“收容站”,从业人员无论个体综合素质还是群体整体素质都相对较低。象牙塔里的风平浪静,高校围墙的封闭庇护,曾几何,高校餐饮表现出的是令人羡慕的世外轻闲;现如今,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呈一石击起千层浪之势,对高校餐饮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高校餐饮社会化是新时期的新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套用,面对的是诸多的困难、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传统型高校餐饮人力资源意识的薄弱性和人才梯队结构的模糊性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阵痛之中,高校餐饮有识之士开始以痛定思痛的感悟深刻地直面和反思自身的人才问题。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应该是现代知识型实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餐饮经营的绩效。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餐饮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的确是客观的事实,目前虽然大有改观,但相对发展需要而言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餐饮的改革和发展同时面临着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双重考验,创新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更加需要智力支持;高校餐饮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创新脱颖而出,打造高校餐饮新军,铸造高校餐饮品牌,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高校餐饮的改革需要人才,高校餐饮的发展依赖人才,高校餐饮的改革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日益紧迫。高校餐饮社会化该怎样去做,又该如何进一步去做大做强,是摆在高校餐饮人面前的一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系统化工程,亟需一支具有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去思考,去奋斗,去实现。

  对目前尚处于改革探索阶段的高校餐饮来说,如何选择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摆在高校餐饮面前的人力资源大课题。“要大力度地引进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认识上要提高,观念上要转变,要敢于引进,并要从机制上解决人才的大胆引进和放手使用问题,要建立人才招聘和培训基地”。高校餐饮是一块有待铸造的金字招牌,需要人才来做活、做大、做好、做强,高校餐饮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人才战略,自体培养与社会引进并举,协作聘请与定向输送兼用,人才学历层次实现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合理配置的“四级梯队”,人才能力结构实现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资源配置的“三类互补”,兼收并蓄,不拘一格,以雄厚的智力和集团化人才优势确保高校餐饮改革和发展始终处在健康和快速的前进轨道上。实施梯队互补的人才战略是高校餐饮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支撑和重要保证。

  高校餐饮以高校资源为依托,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餐饮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氛围和厚实的智力支持。高校餐饮人才的自主培养方式较为多样,如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学历进修、课程进修、组织学习等。人才可以引进,可以招聘,但自主(自体)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根本。岗位培训即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能力要求,针对相关从业人员在竞聘上岗前后进行阶段式员工尽快熟悉新岗位职责并尽力胜任本岗位工作。技能培训是指有计划地开展厨师烹调技术培训班和服务员服务技能培训班,不断地提高菜肴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对所有员工举办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型和高级型培训,全面地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历进修即鼓励并支持在职人员就近进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更高一级的学历,这样既有利于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又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课程进修是指对于各种类型的从业人员,根据本人要求和培养目标,结合餐饮经营需要,选定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在本校或就近高校随班听课学习,以针对性地强化和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从而促进业务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组织学习即定期确定学习主题,开辟专业阅览室,提供有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鼓励并督促员工读书学习,以不断地丰富其专业知识。

  对于一些关键岗位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利用多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引进。例如从社会餐饮企业中引进高级餐饮管理型人才,从相关高校中引进高学历策划和研究型人才等。对外引进是高校餐饮人才队伍建设的特殊措施,有利于保证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时效性。

  高校餐饮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借鉴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有关资源共享的思维方法,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和高校,以协作的方式聘请一些知名的或者有专题研究的市场策划专家、餐饮管理专家、烹饪大师名师等,为高校餐饮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在经营策略上提供建议咨询,在专业技能上加强传帮携带,等等。协作聘请是高校餐饮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保证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互补性。

  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复杂,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普高生),另一类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统称为“三校生”)。“三校生”是参加对口招生考试,凭文化课、专业课成绩入学的,他们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针对不同的生源特点,我们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普高生和三校生教学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正是在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反映和教学的必然要求。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并没有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区别开来,而是采用统一的课程结构,显然这种课程结构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这两类学生的起点不同、素质不同,他们的餐饮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很大,对“三校生”来讲达不到教学要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无视“三校生”和普高生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差异,简单地采用同一个计划授课,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对于“三校生”来说,课程知识过于简单,进度太慢,学不到新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普高生”来讲,由于本身没有餐饮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觉得课程知识太难,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进而失去学习信心。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不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并且为了节约成本,将“三校生”和普高生合在一起上课。教师虽然很清楚“三校生”和普高生的知识结构和起点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由于是合班上课,没办法因材施教,只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差。

  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由于三校生普遍持有劳动厅餐饮中级技术证书,对餐饮操作技能技巧已经基本掌握,所以考试就显得比较简单而且重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06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共有“三校生”74名,2个班级,我们对他们作了入学前“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主要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基础状况的问卷调查。

  1.三校生入学前餐饮操作的基本技能普遍掌握较好,餐饮中级技术等级证书持有率为90.54%。

  2.三校生教育以考证为导向十分明显。入学前所学内容侧重餐饮概述、餐饮操作技能、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五章内容,而对菜单管理、原料管理、厨房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等章节相对薄弱。

  3.不同生源地学生掌握知识点差别较大,比如西餐摆台,50%多学生反映没有学习,或者掌握得很不好。

  4.学生普遍觉得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太理想,除了餐饮服务技能和厨房管理两章,觉得其他章节有系统讲授必要的人数均在93%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对“三校生”我们必须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教材选择、授课进度安排、授课侧重点以及授课方式上与普高生区别开来,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提升一个层次学习,避免他们有老生常谈的乏味感,并且充实补充管理部分知识点,从中专、技校侧重动手、应对考证,向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由操作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靠拢。

  教学应该承前启后、因材施教。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三校生”比例曾经约占总学生数的50%以上,最近普高生比例不断提高,但“三校生”仍占10%左右。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对此做专门的研究,分析“三校生”在中专、职高及技校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结构,设计针对性的授课进度、授课方案,而不能忽视他们的个体特点,与普高生等同对待,导致教、学的失败。基本思路是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减少操作技能课时,并把原来简单教会学生操作,侧重动手能力,转变为引导学生掌握操作标准,理解操作要领。强化菜单管理、厨房管理、原材料管理、成本核算等餐饮管理内容。补充餐饮企业实际经营案例等内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针对“三校生”与普高生起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用统一的基础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不利于“三校生”的学习与发展这个值得引起教学界关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三校生”的学习特点对“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三校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调整“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学时比重,比如第二章餐饮服务技能,一般普高生应安排40课时左右“,三校生”建议安排20课时左右,而且侧重点放在西餐操作和餐饮服务技能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上。

  首先,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重构;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及时展现餐饮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实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三,必须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分类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改革作业模式,以小组作业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将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精神。

  高职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学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深入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大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度,积极改革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烹饪系教师经过论证,推出了高职烹饪专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改革,该方案从市场紧缺、岗位需要等要点出发,从硬件与软件着手,积极探索培养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烹饪餐饮管理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提高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进一步要求,目前我国的高职烹饪餐饮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高职烹饪餐饮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餐饮业当前正处在城市经济转型的市场机遇期,广大餐饮企业要加快由传统手工服务业向现代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关注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一体化所带来的市场空间,要建设节约型低碳餐饮,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要着力发展餐饮信息化使之成为加快餐饮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要加强餐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这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还更加体现在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上。因此,承担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现在我校施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课程结构模式。这种将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专业(学科)教育课程整合一起的结构模式,我们称为“三位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由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模块、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工具性基础模块和军事与体育学科模块四个指标块来组成这一模块。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模块包括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以及在生活艺术等方面的情趣、情感、情操的综合修养。例如在普通教育平台中素质教育与职业特质对接进行烹饪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体育、演讲、技能竞赛、形体表演、书法、手工艺品展览等。对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培训,培养学生优雅大方的职业气质,展现烹饪职业特质。工具性基础模块对烹饪人才除了有熟练的传统技艺外,还可以从更大更深的工作范围培养从业者备全面良好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唤起学生对烹饪专业的热爱和向往,将餐饮事业的神圣使命感根植于学生心中。

  专业基础平台,从全面综合的角度看这一模块可分为割为2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相邻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能力具体指应用技艺技能胜任烹饪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的中餐、面点、烹饪美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例如管理能力指在企业的规划、组织、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指应用专业综合知识进行菜品设计和创新能力。能力是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检评教学质量的标准。现代社会的强烈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因此,能力培养始终是教学贯彻的专业基础的中心。专业方向平台是根据岗位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围绕菜肴操作技术,结合专业特点,以“讲、学、练、做、考”为重点,即集中讲、跟师学、动手练、独立做、严考核。将烹饪专业的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让学生易懂、易记,并付诸实践检验。同时,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训与考核。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教学内容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更能满足岗位能力的要求;提高师生对实训、实习的重视程度;制订专业实训大纲,规范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教师要以餐饮企业岗位要求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实施“双证书”制度;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如在第三年参加中级烹调师考核后,且修完烹饪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有资格参加“高级烹调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在修完烹饪专业必修课后有资格参加“餐饮职业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围绕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吐故纳新,突出餐饮专业课程的前沿性、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从宏观、微观层次分析和优化课程结构,同时关注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构建“三位一体”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设计。基础课程第一。针对高职学生的身体特点将体育课改为专项体育课力量训练,培养其健美的身体、优雅的步履、端庄的举止、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自信的表情。第二,将人际沟通课程改为更贴近烹饪专业要求的沟通课程。第三,改革英语教材,将《烹饪英语》教材运用到教学中,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英语教学效果展示,使英语教学凸显专业特点。需要在系统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业习惯、从业要求与规范,锻炼、养成学生对环境、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有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删减,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法,突出餐饮企业工作过程的要点,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使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分解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对应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拟设专业课程。我们把中式烹调师岗位分解成切配、打荷、凉菜制作、热菜制作、食品艺术与造型和宴会设计等工作任务,宴会设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掌握宴会菜肴的主要构成元素、熟悉上菜的程序了解各地民俗风情、饮食禁忌等,能力要求合理安排宴会菜单、有序进行宴会设计,素质要求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合理布局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拟设课程管理能力入门常识、成本核算、宴会设计、饭店管理综合主题设计。同时对部分课程根据岗位发展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将原料知识和原料加工技术整合为一门课程,专业课程中设置烹饪器具与设备和地方菜系研究两门课程。将外菜系的课程整合到创新菜的教学内容之中,突出了烹饪菜系各自特色。教学中,课程组教师逐渐学习、应用了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p#分页标题#e#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完善,都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为指导,设计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贝搏体育,将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制定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课程标准,加强企业文化熏陶,均有助于构建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为现代学徒制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出的新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部分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未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的整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正是要解决该问题,以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先进职教观念为指导,建设符合当代高职发展要求的、全新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是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的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1]。由学校和企业二元主导联合育人,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工学交替进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正是在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在课程体系中注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重视学习能力向工作能力的过渡。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诞生的重要标志。双元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2]。岗位培训在企业和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3]。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实习实训课程的设计就是以该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与酒店共同参与课程的教学。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课程体系要围绕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构建这一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对酒店的职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餐饮服务与管理,包括设计与制作菜单、合理排班、考勤、制定餐饮服务流程与标准,监控餐饮服务质量,处理客人的投诉。

  前厅接待与管理,包括提供客房预订、接、住宿登记、问询、话务服务,协调前厅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处理客人投诉等。

  客房接待与管理,包括制定楼层服务、客房服务中心的流程与标准,进行客房用品的成本控制、协调客房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行政事务管理,包括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酒店员工人事管理、组织员工培训、协调酒店各部门的关系。

  职业能力指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4]。通过酒店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涉外酒店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定位。

  具有良好的酒店职业英语听说能力;具备计算机及酒店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具有与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服务礼仪,能正确处理客户关系;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厅和会展服务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具备酒店及餐饮企业排班技能、制定服务流程与标准、控制服务质量、处理顾客投诉等能力;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能力;具备酒店及餐饮的营销意识,并能进行酒店宣传、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

  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职业敏感性。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能力。

  借鉴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教育理念,围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境学习、做中学、个别化教学的教育教学规律。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专门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以酒店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交替的特色,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公共类与专业基础,第二模块专业技能,第三模块职业能力提升。每一模块下再细分出不同的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和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将割裂分散的知识、技能整合、协调起来,使原先学到的知识、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凭借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训室和合作酒店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安排认识、培训、实习三大项目式课程,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5],创造出有效的工作方式。

  第一学年,学生通过到合作酒店实地参观、听取酒店专业人员讲解,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认知实践。

  第二学年,在完成其他外语及专业领域类课程后,每学期都有4-5周的时间到酒店进行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操练。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礼仪”等课程教学和专业培训放到酒店,由酒店的师傅进行授课,实行以做中学为原则的酒店现场教学及实景演练。这样的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酒店管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第三学年,为迎合酒店的旺季需求,校企双方在尊重学生实习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酒店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安排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实现轮岗培训。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以达到检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6]。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习由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实训、认识实践、专业培训、酒店顶岗实习等项目式课程构成。切实做到学校理论学习、实景演练和酒店培训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做到知行合一。把课程教学从教室延伸到实训室,延伸到校外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项目式培训实习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在合作酒店完成,因此与合作酒店共同制定这些项目的课程标准很有必要。学生利用酒店的环境和师资提升职业能力,在工作中学习技能,在接受酒店管理中学习管理。酒店这方面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评价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

  在学生工作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学习,系统地安排学生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加强人文关怀;在培训场所挂上酒店发展历史的相关图片等,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企业认同感,使得学生的酒店职业意识逐步增强。加强企业文化熏陶是留住专业人才,解决人员流动率高的较之长效的方法。

  涉外酒店管理专业“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改进了高职校企合作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识理论逻辑为导向的不足,结合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理论,对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进行整合,形成适应涉外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校企共同开发融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是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酒店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方向,可以逐步完善校企育人合作机制。

  [2]李强,刘继平,皮智谋,等.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6):62-64.

  [3]周衍安.德国“双元制”职教考试制度评析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82-84.

  [4]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随着“互联网+”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人餐厅”这一新兴的智能化餐厅也因此应运而生。在如此严峻形势的威逼下,酒店管理专业应如何为新兴餐饮企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是急需我们努力去探索的全新课题。

  2017年,可称之为是智能无人餐厅的“元年”。2017年10月10日,由口碑与蚂蚁技术实验室、支付宝AR团队共同打造的“未来智慧餐厅”在2017蚂蚁金服ATEC展馆内亮相。用户可以在大尺寸的触屏餐桌上,实现包括自助点餐、个性化推荐、餐前游戏在内的全部功能。它借助支付宝的人脸识别和实名认证能力,自动识别顾客的身份。顾客轻触桌面或通过手势动作,即可打开智能点餐界面进行点餐,用餐结束后顾客可直接离店餐饮培训,支付宝账户会自动完成扣款[1]。继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在杭州开业后,青岛笈美无人餐厅也于2018年6月27日在青岛高新区首次向大众亮相。顾客进入餐厅后,可在智能机器上完成滑动屏幕、选择菜品、扫码支付、拿到便当这一系列过程,整个流程不到1分钟,即可让顾客吃到热腾腾的美味饭菜,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而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挑战,那些传统的老字号餐饮企业也不甘落伍。2018年1月28日,中华老字号“五芳斋”联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在杭州市文三路上推出了首家无人智慧餐厅。这家新零售餐厅依靠口碑无人餐饮技术,用数字驱动经营,甚至菜品推荐、营销方案也都是由系统基于口碑大数据来自主完成的[2]。而无人餐厅自诞生之日起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不仅是因为它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和享受。众所周知,餐饮业的竞争核心是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引入智能化技术,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在提升消费者的用餐体验[3]。可以说无人餐厅服务模式是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和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下应运而生的,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对《经济》记者称,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现在用人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对于如何去提升整个餐厅的服务水平标准化,无人餐厅将是未来的趋势[4]。随着无人餐厅的进一步发展,则必然会导致餐饮企业员工数量的锐减。另外最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全新的技术更是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不仅对传统酒店行业形成了剧烈的冲击,同时也对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全国各大高校对于培养目标的设定可谓是大同小异。概括起来说,都是要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级星级酒店、高级住宿业机构从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而在这里虽然强调了“应用”,强调了“复合”,但还比较笼统,比较模糊,还没有做到很好地进行小目标的细化,存在着指导性欠佳,操作性较差、时代感不强等问题。而且,在实际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大多数高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和实践环节中对培养目标有所体现,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上面,缺乏系统地规划和设计,难以满足智能无人餐厅这样一种新兴餐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对于以上这种较为笼统,较为落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改进,去更新。具体应对措施如下: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所必备的现代化的管理能力以及智能化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要培养学生对于新兴智能餐厅运营的管理能力,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用餐全过程的指点与帮助能力,针对不同消费者所采取的个性化服务能力等等。其次,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不能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系上。我们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零星地分布在相关的课程或实践环节上,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能力培养体系,然后再由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再次,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应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链上。通过对实训与实习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来适应新兴智能无人餐厅对餐饮人才的全新需求。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全国各大高校的做法可谓是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其中有“3.5+0.5”、“3+1”、“2+2”等不同的培养模式。而在毕业实习环节上也都是通过校企合作,以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的形式来完成的。另外,这些传统的培养模式采取的都是让学生先在学校学习,后到企业中去实践的方式,其弊端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导致知识与技能衔接不上,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在实际工作操作时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指导。而对于这种不能适应新兴餐饮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的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确实需要我们努力地去突破,去完善。具体做法如下:在四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全程介入实训和实习环节,要把实训和实习环节穿插在每一个学期之中,将每学期的周数都划分成理论学习周和实践教学周两部分,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做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在新兴智能无人餐厅工作中所必备的那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

  在当前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无论是主干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限选课程,主要不外乎是包含这样一些课程: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服务、酒店客房服务、酒店餐饮服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公共关系、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商务英语、会展服务及管理、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等等。在这里,无论是课程名称还是课程门数都大体相同,而其中的很多课程都堪称是比较传统,比较陈旧,比较落伍了,缺少新知识,缺少新技能,很难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酒店餐饮人才的全新需要。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应打破陈规戒律,应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具体应对措施如下:首先,我们要针对新兴餐饮企业的实际需要去打造,去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要多增加一些科技化、现代化含量较高的课程。可考虑开设“信息技术应用软件”、“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宾馆信息管理系统、餐饮信息管理系统、酒店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景区票务信息管理系统等)、“酒店点餐与配餐智能软件应用”、“酒店运营管理”、“酒店设计与开发”、“酒店业管理前沿”等课程。其次,我们还必须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深入企业学习及调研的基础上去发现新问题,去开发新课程,并提倡教师自写讲稿,自编教材,从而使所授课程能够真正地贴近企业的实际,能够真正地做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在2017年11月18日召开的酒店管理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高级研讨会上,近50位专业课程负责人及专家共同研讨了关于“十三五”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相关问题。从此次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材编写不仅要与课程开发实现一体化,同时更要根据新兴餐饮企业的特点贝搏体育,结合酒店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去编写一整套的载体新、内容新、体系新、形式新的全新教材,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目前,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设施与设备还比较简陋,只是建了几个模拟实验室而已,还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在实践设施与设备的建设、更新和完善方面下功夫。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我们要建设好一整套的仿真实验室和实训室,其中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厅、酒吧等,以供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而且,我们还要力争建立起学校内部的营业性酒店和餐厅,轮流安排学生到那里去进行不同岗位的顶岗培训,为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提供场所与基地。其次,为了满足新兴餐饮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学校还要多购置一些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智能管理及运营软件,同时还要配备几个可操作这些智能软件的微机室和实验室,以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2018年初,齐齐哈尔大学为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特为其购买了由哈尔滨微创伟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瀚博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其中包含酒店前厅、酒店客房、酒店餐饮、酒店财务等一系列信息管理操作系统),并为之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不仅为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提供了一个可动手操作的平台,同时也加快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向科技化、智能化迈进的步伐。

  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全新的智能操作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并将此贯穿于四年教学全过程的始终,可谓是实践环节设计的总体原则。具体设计如下:首先,在理论教学中,要将那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时分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两部分,做到边讲边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立即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去。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特别是要加强在校内的营业性酒店和餐厅所进行的岗位培训。在此,我们要按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有计划地分学期来进行,以保证其连贯性和系统性。再次,更要注重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大酒店或餐厅,特别是到智能无人餐厅这类新兴的餐饮企业中去进行参观实习、体验实习、操作实习和顶岗实习,以便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分析法、对比法、启发法、提问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但还无法满足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全新要求。因此,在采用以上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要多去探索和尝试一些过去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新方法。比如,思维训练法、质疑问难法、观察体验法、探究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情境模拟法、实地参观法、实地调查法、实地演练法等等,力求多样化,力争多元化,以达到为新兴餐饮企业培养有用人才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还要依靠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在过去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采用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影音视频等教学手段,形式比较单一,手段比较落后。为适应新兴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学习,多借鉴一些具有时代感,具有超前性的教学手段。首先,我们要更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新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如,像云班课、微课、慕课等等这样一些网络平台课和远程教育课,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让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快乐学习的目的。其次,我们还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入企业,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以促成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加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场所中身临其境地去学习全新的知识,去掌握全新的技能。

  当前,在全国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任职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毕业之后就直接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的,因而导致他们存在着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缺失的问题,难以满足为未来的餐饮企业培养全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要将学生培养成全能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其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将教师培养成全能型和复合型的老师。首先,学校要有计划、分批次地派出专职教师到国内外的一些名牌大学去进修和深造,或作为访问学者去研究和交流,从知识结构上去更新,去完善,以保证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能够随时代的发展,随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得到提升,防止知识的落伍和老化。其次,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去进行轮岗体验,或者去为企业做专业顾问,为企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不仅要派教师到传统的餐饮企业中去,更要到新兴的无人餐厅中去,去掌握当前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我们更应要求专职教师去考取那些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达到一专多能,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能够使教师成为上讲台能当老师,下企业能做主管的“双师型”人才。

  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要拥有一支知识与技能都过得硬的专职教师队伍之外,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的聘请或聘任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说,聘请或聘任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的途径不外乎有以下三种:一是从全国各地著名高校中去聘请那些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和学者;二是到已签约的实习基地中去聘请那些资深的高层经理或部门负责人;三是面向社会广招人才,特别是要招聘那些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知识比较精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好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这支特殊的师资队伍,做到统筹安排,量才所用,形式多样。首先,我们可以聘请这些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担任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的主讲老师或助讲老师,既可以让他们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当面传授,而且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其次,我们也可以聘请这些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为学校做教学顾问,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校里来,与专职教师进行座谈,进行研讨,为我们的专业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武汉庄氏酒店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军,就是一位享誉盛名的专家顾问。他曾荣获了由《酒店职业经理人》杂志与国际酒店投资联盟联合主办的2009国际酒店投资论坛颁发的“中国酒店业十大培训师”、“建国60周年酒店精英金奖60人”等两项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获得了酒店培训特殊贡献奖。作为酒店管理顾问,庄军既担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兼职教授,同时也担任了先之国际酒店教育学院的客座教授。如果全国各大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能聘请到类似庄军这样的专家顾问,则无疑会对我们的专业教学起到极大的指导与推进作用。再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请这些兼职教师和兼职人才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指导和培训学生,把他们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来教育学生,来培养学生。综上所述,面对智能无人餐厅这一新兴餐饮企业的挑战,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从改变落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聘任全能的专职教师和兼职人才这四个方面去创新,去求变,以确保在“互联网+”时代的汹涌大潮中能够永远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1]蚂蚁金服和口碑试验“未来智能餐厅”[J].商业文化,2017,(31):94.

  [2]李楠.五芳斋:打造智慧餐饮新样本[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14):40-41.

  [3]余婧.餐厅“无人化服务”还有多远[J].烹调知识,2017,(05):23.

  人才是国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国家地位的逐渐提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得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技能大赛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社会职业发展及岗位需求的指南,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突出了能力需求和就业导向,世赛的具体考核项目对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2]。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指导,接轨国际先进标准,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和思考,实施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高[3]。

  世界技能大赛是目前国际技能与技术培训的顶级赛事,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最先进水平,举办周期为每两年开展一次,迄今为止已经开办了45届赛事。世界技能大赛既是各国展示职业人才技能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赛事,又是对各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检验,因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与职业教育强国的普遍重视[4]。世界技能大赛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技能人才选手首次亮相世赛是在2011年10月的第41届比赛中,与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进行6个项目的角逐。2015年第43届世赛,中国首次出战餐厅服务(西餐)项目。2019年第45届世赛,中国选手荣获该赛项第九名的成绩,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该项目中获得的历史最高名次。2022年中国上海,将迎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角逐。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是依据餐厅服务员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岗位职能,创设真实的餐厅环境,为客人提供餐饮酒水等具体服务,以检验选手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

  与目前国内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不同,世赛的技术标准更为严格[5]。餐厅服务赛项根据目前餐饮岗位工作的职能要求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与此同时,将世界杯国际调酒师大赛、世界百瑞斯塔大赛等行业大赛的竞赛标准纳入其中,作为打分和参考标准,从餐饮服务各方面、全方位检验选手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世赛项比赛内容包括:休闲餐厅服务、宴会服务、吧台服务、零点服务4大模块,要求选手根据服务场所的变化来提供相应的服务餐饮,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懂得食物温度与口感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同食物和酒水的搭配,能够识别客人的饮食禁忌,了解客人的细微需求,能熟练地进行产品销售,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及设备、在本着材料节约的原则下进行产品制作及创作,具备及时解决现场突发事件等综合职业技能[6]。

  该赛项仅针对世赛标准中涵盖的比赛内容进行评估,评分细则包含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注重选手在餐厅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技巧、社交能力、销售能力及应变能力,评判标准分为0、1、2、3四个等级。

  8月19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四个项目在武昌职业学院开幕(见图1)。本文通过第45届、46届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湖北省及武汉市选拔赛备赛及参赛经验,结合目前专业教学现状,总结了以下世赛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目前,武昌职业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掌握具有现代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宴会设计、英语对客交流、宴会营销、客房营销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该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世赛对人才的要求,即世界先进水平技能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世赛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培养具有一流水平的餐饮服务能力、高质量的产品制作能力、良好的英语沟通及阅读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世赛的比赛内容不是单一的岗位操作,而是综合任务的设置,内容涵盖餐厅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餐前准备、包边台、摆台、迎送客人、对客服务、酒水制作、果盘制作、餐后收餐等。其中,包边台、咖啡、果盘制作及服务三项未出现在国内各级各类餐饮类技能大赛内容中。对客服务需要对客人点单、菜肴推荐销售,甚至是部分菜肴制作,目前国内的技能大赛仅停留在摆台阶段。另外,酒水品鉴、酒水与菜肴搭配知识也是世赛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世赛对专业培养内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世赛对专业技术综合实践应用的要求较高,例如:零点服务包含菜肴推荐、菜肴制作、酒水搭配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在目前的餐饮专业技能教学实训中,烹饪专业的技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没有涉及;酒水品鉴也仅作为一门专业拓展课开设,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除了服务操作规范之外,世赛对场地清洁、工作台卫生、安全规范、食材利用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以吧台服务中的水果果盘制作为例,要求不能用手接触水果只能用刀具、勺子等工具切水果,要本着节约水果原材料的原则进行制作,杜绝浪费,刀具使用要注意安全性,这些内容均涵盖在比赛的评分项目中,但在目前的餐饮专业课中未涉及。因此,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要改变学生从技能完成到高水平服务规范操作能力的提高,从单一岗位操作到专业技术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与全国技能大赛英语服务环节提前公布题库供选手备赛不同,世赛全程所有环节均为英语沟通,英语能力的考核贯穿于比赛的各个环节,包括裁判赛项介绍、选手比赛过程中餐饮服务、选手提问、比赛相关文件阅读及选手与裁判沟通等,良好的英语服务及应用能力尤为关键[8]。目前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大多是岗位英语机械式的模仿和背诵,反复操练,而世赛西餐服务赛项英语要求更灵活、更实用,要求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沟通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将工作台的整理、物品摆放是否整齐、使用工具后是否将其放回原位列为评价考核内容,这就要求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有素的职场素质在比赛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9]。目前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技能实操的速度、质量等技能,而忽略了服务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体现,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比赛赛程为3天22个小时,选手要与来自世界各国最顶尖的选手进行比拼,势必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贝搏体育,比赛中选手服务的客人来自各国各行各业,服务过程中,选手可能面临各种突发事件,都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基于以上原因,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锻炼,提高其心理素质。

  结合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岗位职能,注重选手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应是基于世赛要求而实施的实训教学活动。

  餐厅服务是一项看似普通简单,但实质上极其细致的综合性服务。以世赛为依托,改革餐饮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引领课程改革。首先,将技能大赛项目的专业知识点和比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原有餐饮摆台、上菜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加咖啡、酒水、西餐烹饪等知识的教授与训练[10];其次,改革原有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世赛的比赛内容模块化为不同子任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安排教学。最后,将职业素养、英语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软性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技能训练中。

  校企深入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能够弥补校内实训条件、实训内容、实训形式的不足。一方面,企业能够为学生综合技能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及更多的岗位实训机会,让其于实践中逐步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对客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另一方面,结合行业动态及时展,学校应该根据企业最前沿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实训模式,时刻保持专业的敏感性与前瞻性,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酒店人才。

  对照世赛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世界技能组织根据国际技能发展的形势及行业发展趋势来设立竞技项目、描述技术标准,因此,世赛是社会生产需要和行业人才需求的体现。世赛对选手技能的考查,不仅针对某一项技术的娴熟程度或精准度,还是对餐厅服务选手整体综合能力的考查,既包括具备基本的服务技能,又包括评估和发现问题及需求、与顾客良好而有效的沟通等能力。

  对照世赛比赛内容,重构世赛相关课程的课程体系。例如,对原有专业核心课《餐饮服务与管理》加大西餐餐饮基础知识比例,提升学生西餐配餐等理论知识水平。与此同时,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及改革实训的方。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餐饮项目推荐

鲁二哥卤肉饭加盟
鲁二哥卤肉饭加盟
投资额:1-3万
热度:
我要加盟
优粮生活快餐加盟
优粮生活快餐加盟
投资额:10-20万
热度:
我要加盟
优蒂咖啡加盟
优蒂咖啡加盟
投资额:10-20万
热度:
我要加盟
托馥咖啡加盟
托馥咖啡加盟
投资额:10-20万
热度:
我要加盟
街边物语咖啡加盟
街边物语咖啡加盟
投资额:10-20万
热度:
我要加盟
餐饮培训排行榜
  • 1小趣茶茶饮加盟200
    小趣茶茶饮加盟
    投资额:2-5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2顶膳牛排加盟195
    顶膳牛排加盟
    投资额:1-3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30夏7度奶茶店加盟194
    0夏7度奶茶店加盟
    投资额:3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4乐速速奶茶加盟192
    乐速速奶茶加盟
    投资额:1-2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5中卫披萨加盟192
    中卫披萨加盟
    投资额:1-3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6小蛮螺网红螺蛳粉加盟192
    小蛮螺网红螺蛳粉加盟
    投资额:1-2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7夏日沫沫茶加盟185
    夏日沫沫茶加盟
    投资额:1-2万
    热度:
    查看详情>>
  • 首页 |公司简介 |法律声明 |正在咨询 |公司动态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